【死得其所释义】一、
“死得其所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后来演变为“死得其所”,意思是人死得有价值、有意义,其生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,或为正义、信仰、责任而牺牲。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为了大义、国家、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人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死得其所”不仅强调牺牲的正当性,也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精神追求的高度肯定。它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评价,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引导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释义与用法
词语 | 死得其所 |
拼音 | sǐ dé qí suǒ |
出处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 |
含义 | 指人死得有价值、有意义,其生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。 |
近义词 | 舍生取义、死重于山、名垂青史 |
反义词 | 无谓牺牲、白白送命、死得不明不白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为正义、信仰、国家、人民等而牺牲的人。 |
例句 | 他为了保护群众,英勇牺牲,可谓死得其所。 |
情感色彩 | 褒义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纪念英雄、表彰烈士、文学作品描写等场合 |
三、结语
“死得其所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气节、重视道义的价值观。在当今社会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的同时,也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