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处】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在某一方面有所损失或失败,但在另一些方面却获得了补偿或成功。这句话不仅富有哲理,还蕴含着人生中得与失的辩证关系。
一、成语出处
该成语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
> 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原文是:
> “昔者,高祖以韩信为将,而有功;今者,吾亦以将军为将,而有功。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这里的“东隅”指东方的角落,象征着早晨、开始;“桑榆”则指傍晚时分的树影,象征着结束或晚年。整句话的意思是:虽然在一开始失去了什么,但最终还是在后面得到了回报。
二、成语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 |
释义 | 在某个方面有所损失,但在另一个方面获得补偿或成功 |
使用场景 | 用于描述人生中的得失转换、逆境中转机 |
哲理 | 强调人生无常,得与失相互转化,不可因一时得失而气馁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,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时不轻言放弃。它提醒我们,人生中总有不顺的时候,但只要坚持努力,终会在其他方面收获成果。
此外,这一成语也常被用于商业、科研、学习等各个领域,用以表达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的思想。
四、现代应用举例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学习 | 考试失利,但通过努力在后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|
工作 | 项目失败,但积累了宝贵经验,未来获得更大发展 |
生活 | 一次投资亏损,但后来发现新的机会并成功转型 |
五、结语
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。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失败时保持希望,在失去中寻找新的可能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都应相信:每一次的失去,或许正是通往成功的伏笔。
总结:
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出自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,意指在某一方面的损失,可能会在另一方面的成功中得到弥补。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,提醒我们珍惜每一次经历,坚定前行。